中新网武汉12月1日电 (记者 张文晖)实现“双碳”目标,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近年来多地发展规划提出要探索建设“光储直柔”建筑。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
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主办方供图
当前,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能源行业的共识及努力方向。然而,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的消纳和调配需求,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挖掘用电侧的调节潜力变得至关重要。
建筑能耗是中国能源消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政策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和建筑工业融合、协同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大助力。这其中,“光储直柔”技术不仅能提升建筑能效,还可以进一步实现电能替代与电网友好交互的新型建筑能源系统,是实现建筑减碳的创新手段之一。
什么是“光储直柔”?“光”是指在建筑物表面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储”是在建筑内布置分布式蓄电以及利用智能充电桩、电动汽车等,使建筑成为一个储能场所;“直”是指建筑内部采用直流配电;“柔”是指使建筑用电系统成为电网的柔性负载。
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记者在示范基地落成现场了解到,此次落成的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可通过完整直流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系统层面的柔性调节能力,实现新增充电桩等关键负载100%的光伏绿电供给,并结合已有光伏发电,帮助整个工厂每年减少577吨的碳排放,由此实现年均13%的减碳目标。随着方案的逐步迭代,未来该示范基地将持续帮助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实现高效用能、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任婧表示:“入华36年来,施耐德电气凭借自身强大的数字化基因,为中国各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不断赋能。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的正式落成,是我们在武汉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以创新精神引领行业升级,积极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在建筑、工业和城市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立足武汉,辐射全国,在为武汉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贡献智慧力量的同时,助力中国各大产业加速迈向高效和可持续未来。”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落成多个光储直柔建筑,如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的环球供电服务中心营业厅、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中建绿色产业园办公楼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曾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2050年前后,我国风电光电的装机容量会占到电力总装机容量的80%以上。将建筑物变成“充电宝”,能够柔性用电,发挥调节和储能的功能,有望破解电力系统的难题,这也是设计发展“光储直柔”的目的。(完)
中新网贵阳12月1日电 (记者 石小杰)“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11月30日走进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与农工党中央、农工党贵州省委会、毕节市及大方县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
座谈会现场。中新网记者石小杰 摄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贵州省委会主委张光奇出席座谈会。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卢婧主持会议。人民政协网副总编辑汪俞佳介绍了本次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的背景。
会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关林说,自毕节试验区成立30多年来,农工党认真落实中共中央部署,举全党之力全方位助力大方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农工党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履行政治责任的体现,是大方县委、县政府扛起主体责任,带领大方县高质量发展工作成绩的体现。
杨关林表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帮扶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农工党中央将继续发扬这些好的经验,在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守正创新、再创辉煌。
大方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滨介绍,在农工党帮扶下,大方县脱贫成效得到全面巩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下一步,大方县将深入践行“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发挥“政策、区位、资源、人口”优势,持续抢抓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政策机遇,全力推进大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由人民政协报社指导,人民政协网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和农工党中央宣传部支持。接下来,记者团将走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协作医院、大方高铁站、天麻交易中心、毕节农工同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羊场镇等地,深入了解多年来农工党定点帮扶大方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典型经验。(完)